2012饮用水污染大事件
确保饮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关部门应身体力行,从转变发展思路、完善保护机制、科学布局水源等方面入手,设立多道用水“安全闸”。面对居民用水安全出现的问题,隐藏在背后的“推手”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012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多地人产生饮水恐慌现象。
广西龙江河发生镉污染超标事件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专家估算,这次事件中镉泄露量约20吨,泄漏量之大国内罕见,龙江下游300公里河段受到波及。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被专家组确定为造成龙江河宜州段重金属镉超标的污染源之一。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使得沿岸及下游百万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市民们纷纷到超市抢购瓶装水。经过1个多月的全力处置,龙江河全线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这次镉污染的教训深刻,提醒着我们环境质量责任重大。事故已产生,影响已造成,也许正如河池市一位政府官员所说,要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必须引导和帮助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对企业进行优化升级,企业壮大了,才有能力加大投入,相关环保问题才能减少,相应的环境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在广西,早在“质量兴桂”提出之时,环境质量便已包含其中,即“质量兴桂”涵盖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八桂大地山清水秀、海碧天蓝、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其中,河池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水电和生态旅游基地。然而,近年来,河池层出不穷的类似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让这个曾被温家宝总理誉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有色金属之乡,在环境质量的关卡上,接连遭遇尴尬局面。
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在其后两天里,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的风波。镇江自来水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根据镇江市后来公布的情况,早在2月2日,就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情况,但是有关部门却没有及时公布实情,而是以种种借口搪塞掩盖。直到2月7日晚,镇江市政府应急办才发布《镇江市区自来水异味事件处置情况通告》,承认水源水苯酚污染是造成此次镇江饮用水异味事件的主要原因。经专家组全面调查认定,这起自来水异味事件污染源由运输苯酚的韩籍船舶操作不当泄漏导致。
毫无疑问,镇江相关部门对于“自来水异味”事件的处理,难言及格。镇江自来水水质如今已恢复正常,但这场“自来水异味”事件不能不了了之,自来水水源是否有污染,自来水公司为何超量加氯,对这场公共事件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又在哪里……
武汉饮用自来水污染事件
2月29日,不少武汉市民反映饮用自来水出现异味。武汉市水务集团相关人士当天表示,当地一水厂水源出现问题。武汉市环保局3月1日的报告显示,因地处白沙洲水厂上游约3公里的陈家山闸大量排放污水,影响取水质量,水厂加大投氯量,自来水出现异味。尽管相关部门随后宣布,污染水源已被切断,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但还是在局部地区引发了部分居民的恐慌情绪。
源水出现浑浊等异常情况,水厂采取的紧急措施是工作人员首先改进了自来水的生产工艺,缩短排泥周期,加快淤泥沉淀,使浑浊的源水恢复清澈。同时,为了保证消毒彻底,工作人员还加大了消毒氯气的使用剂量,可能正是这一变化造成了自来水出现异味。用加大消毒氯气剂量掩盖水源污染本质值得相关部门深思,这样的饮用水如何能放心使用?
频发的饮用水污染事件反思
由于江河流域往往跨越多个市和省区,生态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建议上下游之间树立整体观念,在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方面展开积极合作。目前不少城市的饮用水源较为单一,一旦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就会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城市水源地也应考虑“多元化”布局,尽量削减受影响程度。
2012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多地人产生饮水恐慌现象。我们在震惊叹息之余,也需要时刻反思:
1、水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近几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以江河地表水源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工业“三废”排放是主要污染原因。全国各地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的飞速增加,工业污染更加严重,经济的腾飞猛进依赖于破坏生态环境、工业污染为代价,使我国人民群众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更加担忧,我国严重缺水的状况日趋恶化,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工业企业排污监管限于困局: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尤其一些落后地区以资源换产业的发展理念依然盛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断上马,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利益,将危害遗留给后代子孙。环保执法不严监管存在漏洞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环评没有能够守住大门,走过场,形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大量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愿意解决污染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环保之前,企业感受不到执法压力、社会压力。
3、法制化管理滞后: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水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依然存在,加之对恶意乱排污企业惩罚力度低,使得由于工业企业肆意乱排污造成水源污染事件屡见不鲜。
4、地方政府综合监管机制缺失:水源的保护和污水排放的治理涉及政府多部门的协同监管,但目前的概况是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协调,未形成合力和高压打击违法排污态势,出现了地方政府既无防患于未然的管理能力,也无有效的应急手段;在风险管理、预警和应急处置各方面都存在漏洞。
确保饮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关部门应身体力行,从转变发展思路、完善保护机制、科学布局水源等方面入手,设立多道用水“安全闸”。面对居民用水安全出现的问题,隐藏在背后的“推手”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章由荣茂净水材料网整理出版,详情请登录:www.zzrmjs.com,联系电话:135 2646 6298